以數據驅動價值服務 建構工業賦能之路|鼎新電腦



  • 尊龙凯时·(中国)人生就是搏·官方网站

    以數據驅動價值服務 建構工業賦能之路

    文:摘錄/富士康工業互聯網(FII) 首席執行官 鄭弘孟 演講

    企業數位化轉型 工業4.0 應用價值 智慧製造 數據賦能

    站在富士康的角度,我們更多談的是從實踐出發,怎樣把理念轉化成技術,並利用這些技術真正轉化成價值,Value as Service。關燈工廠是在富士康內部代表智能化製造水準最高的工廠,現在在全世界有八座這樣的工廠。

    「關燈工廠」的背後是無憂工廠

    富士康鄭弘孟-1.JPG編者按:鄭弘孟首席執行官於鼎新電腦「2019企業高峰年會-企業數位化轉型」活動上發言分享

    首先燈塔工廠的定義就是麥肯錫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評定在工業4.0 推廣歷程中,無論在技術可行性還是經濟可行性上,都具有典範作用的工廠。為什麼把它叫做燈塔工廠?

    其實我們要實現的是三個W的優化:一個W叫Waste Reduction 節能,就是怎樣減少浪費,過去靠的更多的是組織,包括流程改善、人員訓練等,現在我們慢慢要把它變成數位化的精益,讓浪費變得可見,並且能夠及時管控,這是我們做的第一步。第二W叫Work Reduction 減勞,這並不意味全部替代人工,而是說把像電子製造、裝備製造這樣的製造業中大量的重複性工作,或者一些危險性的工作以及人不願意做的工作,用這些自動化設備替代掉。在自動化領域裏,除了過去強調和追求的全自動化之外,我們更關注柔性生產,也就是自動化怎樣適應並滿足工業4.0 階段下的小批量個性化定制。第三個W 叫Worry Reduction 無憂,我們常看到的自動化工廠,在廠區裡還有很多人,那些人會經常需要現場巡視,確保不會出現設備當機、關鍵參數出錯等這樣的問題。所以如果我們能用數據分析,實現這些隱患的自動識別並且能夠及時預測,這樣在生產現場就沒有憂慮了,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燈關掉。所以熄燈工廠的核心並不是無人,而是說我們要把它做到無憂,也就是無憂工廠。

    因此燈塔工廠衍生出了兩個重要價值,首先是在「創新生產系統」上的價值,就是怎樣用更高的效率、最小的成本,生產出最高最好品質的產品。在這其中我們更看重的是,在生產系統中怎樣避免不確定性,其中我們所要優化的一個對象是每單位小時能夠帶來的利潤。另一個價值面向是「創新端到端價值鏈」,如何整合供應鏈資源快速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,從而更加靈活地適應及滿足小批量多批次生產模式下,更短的生產週期和更快的產品迭代要求。富士康工業互聯網(FII)首席執行官 鄭弘孟:富士康累積四十多年的生產製造經驗,不僅有專業知識更建立工業互聯的實驗場域,透過數據實踐的獨善其身,更透過價值服務平台兼善天下。

    燈塔工廠價值引領創新場景應用

    富士康工業富聯3R.png

    在這樣的價值驅動下可以說「燈塔工廠﹂引領了三大科技趨勢,一個是互聯,就是在離散的網路節點之間建立連接。過去不論是工廠自動化還是資訊化,都是在單點設備上或者在產線上單點做一些數位化轉變。現在我們要更關注的是怎麼能夠建立一個互聯互通網路,並希望有更好的靈活性以及更好的拓展性,同時能夠具備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好的私有化,這方面將會有非常多的探索。

    第二個就是工業智能,通過互聯網路把這些設備連接起來後將產生很多數據,智能就是怎樣迅速地把數據轉化成洞察,再變為決策的過程。這裡我們會關注怎樣完成一個事件的自動識別,過去雖然把設備連起來了,並且數據做到可視化,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,還是靠人的經驗來判斷進而做出決策。能不能基於數據分析,基於AI來實現自動化決策,也體現了在工廠上的智能化。

    第三方面我們叫靈活的自動化,人機料法環中所有的這些流程或元素能不能在一個平臺上被整合,這些決策能不能迅速地下達到製造系統中去,從而被迅速執行。過去都是人在現場盯著事,現在能夠讓事情來主動找人,從而實現一些自動化的決策支持。從具體應用場景的角度,我們看到全世界的燈塔工廠當中,其實用的最多的應用,還是在OEE管理、人員管理、設備健康管理、過程品質和過程關鍵參數的管理,以及物料和資源協同和匹配的優化。我們看到很多的需求可能是共性的,但是在不同行業中,應該怎麼被具體體現,應該會整合哪些要素,這些可能是會有些區別。


    連接人事物 構建工業智能協同閉環

    回到剛剛提到的工業智能。我引用一下FII 副董事長李傑教授新書中的一張圖,其實在整個生產系統中的幾個重要要素是人、物還有系統。其實不論是互聯網或是移動互聯網,更多是把人和人聯在一起,網約車、外賣等這些O2O服務,則更多的是實現人和服務之間的連接。而在工業領域,大概十年前互聯網技術才剛剛有了突破。

    在「物」上加感測器和網路,會發現「物」中的一些狀態和關鍵數據就可以告訴「人」,「人」在接收到這些數據後,就可以去管理「物」,這是過去互聯網的思維。這期間其實並沒有看到系統性的提升,或是效率的大幅改善。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,如果我們只是把人從現場操作換成了遠程操作,其中的決策機制和人扮演的角色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。所以這裏我們看到的是,把事和系統連起來,把物和事跟系統連起來,然後系統再去對接人。我們怎麼把人機料法環所有這些用一個系統管理起來,設備加上感測器加上網路,再結合軟體,從而構成這樣一個系統,才能真正體現和實現協同。

    在物和系統的連接上,核心技術就是資訊物理系統CPS,這裏是5個C,即智能化的連接、智能化的分析、數位化的建模、還有包括智能的認知以及自動化的決策。在人和系統的連接,我們提出的「六流」和「六管」,其中「六流」就是怎麼去管理數據流、技術流、資金流、人員流、物料流和過程流。大量的工業軟體比如MES,就是管理我們的過程流或者技術流,ERP管理我們的物料流,過去我們的很多管理其實是線性平行的,現在我們要把它變成一個個離散的節點,一起織成一張網。 同時我們也關注系統層面的一些技術,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四大支撐技術就是數據技術(DT)、分析技術(AT)、平臺技術(PT)、運營技術(OT),在這個閉環中,我們要透過數據3R分析不斷地讓這個閉環自動運轉起來。首先我們需要對數據做來源性分析,即劃分不同來源的數據,對應做管理、應用和分析;第二需要從數據中尋找關係性,比如產品品質跟中間過程的關係,關鍵過程參數如何定性定量地把它建模出來;第三就是參照性,什麼樣的數據對應什麼樣的管理指標體系,這背後對應了做決策的一些需求。

    富士康熄燈工廠3W-1.jpg


    工業智能核心價值:自主識別事件並轉化為決策

    因此,我們認為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機制建立起來,就可以變成一個自成長的智能化工業系統,從而實現自主完成事件識別並轉化為決策。所以我們會關注從設備到數據採集,到數據服務,然後到分析建模到工業應用系統,通過這樣的迴圈,讓設備數據進到AI模型中去,變成分析後的洞察,再回饋到決策。但這其中還有很多問題要去解決,比如從設備到數據,這裡面會有幾個問題,首先我們現在發現採集數據也變成了難題,並不是感測器貼上去這數據就採對了,我們要關注這個設備,熟悉它的機理,還包括數據採集和信號處理的一些技術。

    另外我們發現在工業領域的建模能力是比較弱的,所以要有一些工具能夠迅速的去建立敏捷低門檻的建模和開發平臺。那模型訓練好了,怎麼能夠上線?借用安筱鵬博士提到的所謂微服務池的概念,其實每一個模型和演算法背後都是一個服務,服務要在建模平臺建好之後快速上線,而不再被中間的平臺開發技術所束縛,這就需要一個快速上線的模型服務運行環境。因此,我們需要的是雲平臺架構,不一定是一個雲平臺,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要上雲,但是我們希望未我們的工廠IT系統都能夠使用雲平臺架構下的一些開放系統。

    最後,從分析到執行中間還要解決一個問題,就是分析的時效性、確定性和活動閉環。在工業系統中,很多問題是開放性的,有很多不確定性,我們怎麼去管理這種不確定性?這個是我們從分析的結果到執行閉環中所要打通的一個重要環節。另外就是我們可能並不需要所有的事,所有的分析都是集中式的,並不一定都要放在雲端,或者放在工廠的伺服器當中,我們也可以把它放到我們的邊緣計算層當,這樣也會更加靈活。


    打造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

    因此,我們認為如果能夠把這樣的機制建立起來,就可以變成一個自成長的智能化工業系統,從而實現自主完成事件識別並轉化為決策。所以我們會關注從設備到數據採集,到數據服務,然後到分析建模到工業應用系統,通過這樣的迴圈,讓設備數據進到AI模型中去,變成分析後的洞察,再回饋到決策。但這其中還有很多問題要去解決,比如從設備到數據,這裡面會有幾個問題,首先我們現在發現採集數據也變成了難題,並不是感測器貼上去這數據就採對了,我們要關注這個設備,熟悉它的機理,還包括數據採集和信號處理的一些技術。

    整體而言,工業富聯的業務理念可以用李傑教授的「煎蛋模型」概念來說明,「蛋黃」部分代表我們的核心產品,包括雲網層、平臺層、核心層這三個方面,還有燈塔工廠整體解決方案,在「蛋白」部分的賦能就是類似Micro Cloud 這樣對外的服務生態以及包含節能、環保、安全等在內的周邊賦能層面,從而打造雙蛋黃和蛋白的增長引擎。除此之外,我們也希望打造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,包括鼎新也是我們非常緊密的合作夥伴,無論是服務性的工業軟體,還是在硬體設備層,我們也跟很多硬體廠商合作,將設備變成聯網的智能設備。未來希望跟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同攜手,打造整個工業互聯網生,推動行業發展和進步,降低我們的製造業客戶應用工業互聯網的門檻。

    富士康智能化工業系統.png


    相關資訊

    • 企業數位化轉型

      數據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

      本期企業通以『數據賦能』為主題,什麼是賦能?賦能一詞最早是源自於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,旨在通過言行、態度、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。所以賦能顧名思義就是為誰或某個主體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。隨著大數據、雲計算、移動互聯網、人工智慧…等新技術愈發成熟和被運用後,不同的數據被應用於不同的場景需求,愈來愈多的企業在管理決策的過程中持續挖掘數據價值,通過數據賦能來實現管理升級。

    • 波浪理論 策略管理 智慧轉型 新冠病毒

      向股市數據借鏡!?疫情下如何臨危不亂

      台股波浪大師─林隆炫老師以及企業策略大師─鼎新電腦林隆潤策略長展開一場精采的跨界對談,這對親兄弟各自在財經股市與企業策略管理的領域深耕逾40年,見證SARS、金融海嘯、美國911事件、日本311大地震等國際大事件,面對這次疫情帶給企業的嚴峻挑戰,兩位大師以局勢預測疫情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因應。

    • 企業數位化轉型 工業4.0 應用價值 智慧製造 數據賦能

      解讀數位化轉型 十大關鍵詞

      關於數位化轉型,我把它提煉出來概括成了十個關鍵字:不確定性、複雜系統、競爭的本質、轉型的邏輯起點、工具革命、決策革命、數據的自動流動、數位化轉型的基本矛盾、技術架構的大遷徙時代、體系重構。

    x
    友情链接: